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12-04-18

/苗得雨

2011年,腾讯诉360扣扣保镖构成不正当竞争,360扣扣保镖是掀起3Q大战的直接导火索,这款软件在强化了“QQ窃取用户隐私”的概念上,添加了“去QQ广告”、“屏蔽QQ插件”等侵略性功能,从知识产权与技术角度而言,扣扣保镖拦截了QQ的广告内容,并且屏蔽了书签等相关功能,如果不出意外360输掉这场官司是必然……

横行的灰色流氓

360与腾讯的对决已经过去一年半的时间,腾讯作为360设计好的标靶被搅进了和360的战争,引起了资本市场对360“潜在能力”的一致看好,最终促使360成功上市登陆美国纽约交易所。腾讯虽在法律上赢得微薄的补偿,但周鸿祎用了不够在北京市买一套房子的价格换来了在纽交所奇袭般的上市。这种模式如今已经成为了许多创业公司争相模仿的范本。“欲上市,打腾讯”是目前IT公司制造话题与关注度的良方。

杀毒软件在计算机中一直扮演着警察角色,以往各个反病毒软件只需评判一款软件是否是带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等的恶意代码即可。在传统反病毒公司的眼中,软件世界非黑即白。但随着中国互联网中流氓软件横行,出现了大量灰色地带的流氓软件。这些灰色软件是正规软件公司开发,但是却剥夺了用户卸载等软件操作权利。360安全卫士这类安全辅助软件满足了用户当时对流氓软件查杀的需求,迅速成为了即杀毒软件之后第二类高粘性的安全软件。


滥用的粘性霸权

高粘性产品的特点是:用户不会轻易卸载,即使在非联网时间也会开启,并且产品具有排它性特点。从这个角度上讲,所有的计算机软件产品中,大概只有安全软件具有这种特征,连操作系统都可以共生的时代,安全类软件可以凭借“抵御病毒卸载”等理由,占领操作系统权限中的制高点,环视监控其他所有软件,拒绝用户安装多个同类软件,并握有生杀评断大权,能够对其他软件制造摧毁性的口碑打击。

因此安全厂商必须拥有更高的商业道义与行业规则。如因为一己私利滥用用户对安全软件的信任,误导用户行为,会造成市场商业规则的严重破坏。将整个安全行业几十年积累下的用户信任与产品粘性,变为了商业中霸气外漏的强权。如今360已经连续两次利用这种信任与粘性的强权,制造了用户对于QQ泄露用户隐私的产品恐慌。

在周鸿祎所信仰的安全产品免费策略中,市场达尔文主义是最核心战略原则,即只有用户数量最多的可以兴盛繁荣,屈居第二的都将遭到市场无情而残酷的淘汰。于是就在公众这种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种新的安全行业生态——破坏性生长,让用户数量最多的产品得到成长,而必须消灭其他同类的市场竞争法则。在这种市场达尔文主义中适者生存,其他人死光光也无所谓,这种准则随着产品的膨胀也会随之衍生到其他非安全产品之中。

软件达尔文主义

这正是我们所担忧的,如果安全产品将公司逐利的欲望无限放大,那么所有的安全产品都会因醉心于公司的股价,沉迷于对其他市场的恶性扩展,就如同360目前已经衍生出浏览器产品、网游产品、压缩软件一样,通过抄袭模仿遨游(360安全浏览器)、WinRAR360压缩)、豌豆荚(360手机助手)、金山T盘(360云盘)和海豚浏览器(360手机浏览器)等产品,利用安全软件对计算机的垄断权、评分机制等操作诱导用户改用自己的产品,或使用公众信任赋予的评判权与其他公司进行利益交换。这种竞争将粉碎用户对于安全产品的信任,导致不同的安全公司无法联手抵抗变化诡谲的病毒。

为了扳回输给腾讯的这一局,也不至于连续两次被指责误导欺骗用户,不久前的413360以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将其告上法庭,向腾讯索赔1.5亿。这场诉讼的理由充满了周鸿祎式的智慧,就如同当年3721在中文域名插件市场击败CNNIC一样,无论这场官司胜负如何,360都又一次将腾讯推到公众义愤的审判席上,挑起了公众批斗腾讯的市场与产品战略的纷争,模糊自己曾经欺骗误导用户,并具有安全垄断权的事实。而这是一场或许在法律上能够讲明白,却在互联网的口水战中讲不清楚的一潭浑水之争。

亚当.斯密说,劳动力的划分驱动了经济繁荣,但也导致了许多人“不仅无法喜欢或加入任何理性的交谈,而且也难以产生任何雍容大度、高贵或温柔的情操,因此就连对私人生活中许多最普通的责任,也无法形成任何公正的判断。至于对大规模而影响深远的国家利益 ,更是完全没有能力加以论断。”

然而,当时甚至现在,我们却将计算机的安全交付到了这样的人的手里,因为他们通常是最成功的人。


事件回顾2010360与腾讯对决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此后双方将较量转移到了法律之上。由于3603Q大战之前先后制作了“360隐私保护器”和“360扣扣保镖”两款软件,向用户暗示腾讯窃取用户隐私,并屏蔽腾讯QQ中的部分软件功能,因此在2011年腾讯诉360隐私保护器不经当竞争之时,360因为“360隐私保护器”暗示误导用户构成不正当竞争,输掉了第一场官司,腾讯获赔40万元。此后,腾讯提起了对360扣扣保镖的诉讼,这款软件可以说是直接引爆此后3Q大战的关键导火索。360在扣扣保镖软件中保留了暗示用户QQ窃取用户隐私的功能,并添加了“去QQ广告”、“去QQ木马”和“禁止QQ插件”三项功能,以当时360在国内的装机量而言,扣扣保镖严重打击了腾讯的广告业务现金流,并挑起了胜过刘仪伟广告的新话题——QQ是否在窃取用户隐私。随后腾讯反击,宣布对360产品不兼容,3Q大战正式爆发。

随后20101014日晚间,腾讯公司宣布,已正式起诉360不正当竞争,要求360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作出赔偿。20113360正式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119月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宣判QQ并未窥探用户隐私,法院判决360构成商业诋毁,腾讯获赔40万人民币。

2012年,4月在广东省中级人民法院决定受理20119月腾讯提起的360扣扣保镖诉讼不久,413日,360以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侵害了360的利益为由,提起1.5亿人民币的赔偿诉讼。

今天,418日,360诉腾讯一案一审开庭。

……

有些事情我们似乎很容易就忘记了它本来的面目,以至于我们总是放大局部的印象而忽视了全局的真实。

——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

2012-04-10

无论现在有多少人情感上仍然支持微软,但是不得不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和事实,在欧美市场中Apple的电脑已经开始逐渐占据了IT工程师和学生们的桌面与膝盖。在最近Google公布的一段公司视频中,Google的一群核心算法程序员开会正在讨论未来如何改善Google的搜索算法,然而他们的讨论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所有开会人员几乎统一的苹果电脑成为了这段视频的亮点。

而最近我的一位同事在赴美国参加某个会议的时候,也遭遇了铺面而来的Apple电脑浪潮,在偌大的一个会场上,只有零星的人在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脑,大多数为Dell或者联想。这群数量庞大的Apple用户们在向我的同事指路的时候这样说:“往前走,有个拿Dell的家伙就是!”非Apple用户被一律称之为了Dell们,并且成为了一种带有标志性的符号,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暗示了,Apple已经成为了大多数用户的标准配置,而在几年前这些人手中拿的或许是Dell,或者其他什么电脑,但是这些电脑的开机画面都会率先亮出微软的Windows徽标。

在近几年中,苹果接着iPhoneiPadiPad等流行设备,已经开始入侵微软帝国昔日的领地,甚至微软最为在乎的企业用户目前也有像Apple倾斜的可能性。曾经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程序员因为Apple下的开发环境、用户数量等问题一直将Apple用户群体当做一个小众且微利的市场。

微软在经历市场最大一次豪赌,在此之前Google也曾经想通过和摩托罗拉的合作,将Android在手机端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平板电脑之中,但是在付出巨额的成本之后,摩托罗拉的Xoom最终并没有取得Google所预想的业绩。最终只是在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的时候加强了彼此的信任感和某种共识而已。

在众多传统的PC设备制造商看来,Android目前的战略重心仍然是抢占尽量多的手机终端,这让许多平板电脑制造商对Android不敢给予太多希望。况且在Google内部,Chrome OS团队仍然没有死心,毕竟如果电脑设备完全是基于浏览器的Web平台,那么对于Google说他们能够更加轻松的掌控这样一个帝国,并且从中获取最大的利润。在Google的战略版图中,Chrome OS似乎更具战略价值,他们在2011年之前对待Android的时候更像一个私生子。这种局面无法让设备制造商全力跟随Google而动,他们只能够在Google需要的时候略表一下支持的姿态。

但设备们也无法无视平板电脑目前逐步疯狂的市场增长业绩,它甚至瞬间秒杀击溃了台湾厂商寄予厚望的上网本市场。但是,这些平板电脑的用户又能够选择谁呢,除了苹果之外似乎并没有太多丰富的可选项,能够让用户感觉自己不是盲目的潮流追随者或者厂商的实验性小白鼠的产品实在是乏善可陈。

还好,Windows 8来了。微软传统的坚定盟友似乎早就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特别是微软在Windows 8中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它甚至抛弃了曾经被好评的Windows 7 UI风格,并赌上了用户可能在初次使用时会不一定立即能够习惯的Metro UI用户界面,不惜伤害Intel支持ARM架构。而所有的这些妥协,都是为了能够让Windows在最新的平板电脑中赢得至关重要的一局。

就在微软前不久释放出用户体验版Windows 8后,Dell、惠普和联想都表示出了对Windows 8的坚定支持。Windows 8赢得这些微软传统盟友的支持非常重要,特别是Dell、惠普和联想,他们是大多数企业的服务器和PC设备供应商,只要这些厂商能够推出价格合理且外观出色的平板电脑,微软夺回平板电脑市场就指日可待。

但是微软并不会一路顺风,虽然Windows 8为微软和他的伙伴们带来了重回主流的可能,但是不可忽视的是,AppleiPad已经推出了第三代产品,其应用商店的丰富性和用户基数已经拥有了相当可观的数量。即便是企业的IT部门为了保持系统的统一性青睐于Windows 8平板电脑,可最终的业务部门如果仍然选择iPad,那么企业的采购天平依旧会倾向业务部门。

至少今年对微软和他的伙伴们是个好时机,AppleNew iPad推出之后一直被用户诟病,而iPhone 4S也开始在用户群体中出现了审美疲劳。加之Apple的开发成本相较Windows平台会高许多,只要微软能够保证自己的应用丰富性,包括与各种企业环境的良好兼容,也不是没有可能再次扳回一局。

另外,微软还有别的未来可以选择吗?显然没有太多可供选择,那么只有发动这场决定性的平板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