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下午,王江民前妻高宁宣布,将出让江民公司股份,彻底淡出杀毒软件行业。王江民和高宁曾经是中关村乃至个IT业最黄金的搭档。高宁善于做市场,而王江民是软件天才。
目前高宁以自然人身份持有江民34%股份。高宁表示在2003年左右她已经不具体负责江民的管理业务,目前已经远离杀毒行业6、7年之久。而王江民过世除了给高宁带来悲痛,还带走了所有对江民创业那一段历程的感情。
事实上在2004年、2008年间,高宁曾两次向王江民提出转让股份,但是都被王江民劝服。由于不愿意触碰王江民离世后的悲痛,高宁今日下定决心转让股份。在具体时间表上,她坦言没有详细的考虑,但希望尽快能够转让,“大不了零退出。”
在股份接受者方面,由于决定很突然,高宁表示没有详细的想法,但是她也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大概有三个方向,一是“零退出”,二是考虑转给王老师的继承人,三是希望引入战略股东,能够给江民带来资源和能力。
现场有媒体问及,如果江民的竞争对手如瑞星、金山、卡巴斯基、奇虎等考虑接手股份,高宁将会如何选择时,高宁表示目前并没有太详尽的想法,但是从她个人感情上,不能够接受瑞星接手。
附:王江民前妻高宁声明全文
4月4日,王老师因为突发心脏病,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王老师的突然离去对我的打击非常大,我的事业从此没有了一个战友似的陪伴。今天,在八宝山跟王老师做最后的告别,我顿感属于江民的时代过去了,我也将随着他的离去彻底淡出这个和“毒”有关的行业。于是就有了我现在想对外界宣布的一个决定:经过慎重思考后,我决定正式淡出江民公司。
得知王老师去世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在天涯论坛上写出自己的感受:“心被掏空了,那个战友走了,老了的时候,没有人和我坐在一起回顾创业经历…”。与王老师相识十五年,缘分让我们走到一起,我们曾一起创业、一起奋斗,五年的婚姻是我们彼此心灵深处最深刻的记忆。
王老师是我最尊重的人。1996年,王老师开发的杀毒软件—-KV200已经小有成绩的时候。出于对市场的敏感,我极力劝说王老师到北京来扩大他的事业。在我的鼓励与支持下,王老师在中关村开始了他的新事业,我也因此成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公司创办初期,我们在中关村两间仅36平米的办公室里,一张一张地复制考盘,一盒一盒地包装,开始了江民公司辉煌的事业。彼此感恩,我常用“战友”来形容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常用“陪伴”这个词来诠释我们彼此内心的牵挂。
其实,我早就有过退出江民公司的想法。2004年8月,我创办飞客公司(主营数据恢复业务)的时候,就曾经向王老师提出过退出江民公司的想法。此后,2008年年初,第二次跟王老师提出,但王老师一直坚持让我留下来。现在回想起来,作为王老师曾经的妻子、创业时的战友,他坚持让我留下来,其实是希望我的陪伴,希望时刻能够感受到这种战友般的温暖。
现在,江民都这样离开了,我有什么离不开的,现在已经到了离开的时候了。我比江民幸运的多,至少我还活着,活着就能做很多事,也会让家人有所依靠,让亲人有所寄托。我相信江民科技的事业会有一个新的开始,离开老的创业人会给年轻人更多的挑战机会!
到目前为止,我以自然人的身份持有江民公司34%的股权,是公司目前的第二大股东。江民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有目共睹。虽然我目前还没有确定好退出的方式,但我不会采取一种不负责任的方式离开,我希望通过我的退出引进一家对江民未来发展能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的战略股东。这对江民公司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当然,我也不排出“零退出”和以其他方式退出的可能性。总之,我想表达的是,我淡出江民公司的决心已定,剩下的只是方式和时间问题。办好江民公司是王老师最大的心愿,如今已成为遗愿,我在这里衷心地祝福江民公司发展越来越好。
我想说明的是,我的离开,纯属个人原因,王老师的离开,除了带给我悲痛外,还带走了所有我对江民公司的感情。既然王老师离开了,我也只能选择离开,彻底地离开那段历史和情感,对于我和江民公司来说,或许都是一种解脱。同时,精力不济、身心疲惫是我选择离开的另一个原因。现在,我有着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事业。2004年,在王老师的支持下,我创办了飞客公司,目前飞客公司经营状况非常好,已经成为数据恢复领域的领头羊。王老师生前一直希望我把飞客办好、办大,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为飞客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不会辜负王老师的期望。
飞客是我未来的事业。再次祝愿江民公司发展越来越好!
IT黄金搭档:王江民和高宁
在高宁心中,一直将自己的丈夫王江民比作太阳,她说:“我由衷地崇拜他,我觉得他需要我。为他做市场,我心甘情愿。”
王江民和高宁是中关村乃至整个IT业最黄金的搭档。高宁善于做市场,而王江民是软件天才。1996年,两人在北京远郊区安了家后开始创办江民公司。创业时,王江民已经45岁,高宁也已经34岁了。但是短短两年之内,他们就创造了许多公司苦心经营多年也无法获得的成功。
高宁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面时,王江民隆重地租了一辆当地最好的黑色林肯车来机场接她。坐在这辆车里,高宁有一种很被重视的感觉。
两个人一起吃海鲜时,王见高宁很喜欢吃螃蟹,就把自己那一只也递了过去……
尽管这次为期三天的游玩是第一次也是至今为止他们惟一的一次。但高宁百分之百愿意嫁给这种男人。
在高宁心中,一直将自己的丈夫比作太阳,她说:“我由衷地崇拜他,我觉得他需要我。为他做市场,我心甘情愿。”
很多年过去了,高宁在一个私人集会时告诉记者:其实,在去烟台前,我所有关于王江民的个人信息只有两个字:残疾,但我毅然决定去烟台。高宁说,我们都是婚姻的过来人,已经很现实了,不会有更多的Romantic(浪漫),这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也是给他一个机会。所以,去之前,我已经有了结婚的准备。
在最初的日子里,王江民和高宁婚姻生活的全部内容都是工作。结婚时买的两套西服穿了一年。一天下来两个人交流最多的就是从家到公司的路上,一起讨论工作和下一步的计划,全是在路上开会。